開發低副作用的鴉片類止痛藥有曙光!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23日發表成果,已開發出一系列比嗎啡更快速、強效止痛,且依賴性及副作用較低的「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也在今年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的肯定,預計最快能在3年內進入人體第1期臨床試驗。
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危險因子,中風患者如果存活下來,26週內會逐漸恢復功能,然而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伴隨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
癌症免疫療法可望更精準!在癌症研究中,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被廣泛認為是辨認癌細胞的重要標的。近期,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解開EpCAM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以及如何中止這項機制之謎。團隊研發的新抗體EpAb2-6對癌症的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都深具發展潛力,近期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輝瑞公司(NYSE:PFE)和BioNTech S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BNTX)今天宣布其候選的基因疫苗BNT162b2,於抗SARS-COV-2已經證明對於之前沒有感染SARS-CoV-2的參與者對COVID-19的功效評估。
Veklury是美國首個也是唯一的FDA批准的COVID-19治療藥物,Veklury將住院的COVID-19患者的恢復時間縮短了五天。吉利德科學公司今天宣布,FDA已批准抗病毒藥物Veklury ®(remdesivir)對COVID-19需要住院治療患者的治療。作為抗病毒藥物,Veklury致力於阻止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的複制。
微生物體研究越發熱烈的現在,各式文章紛紛出爐,面對持續高漲的研究浪潮,產官學研醫各界專家希望透過更多樣化的合作,維持往年亞洲微生物體研究趨勢論壇的優良傳統,擴大邀集國內外微生物體研究專家學者及醫生,在本次會議上交流並分享更多最新的資訊以及有趣的消息,集結產官學界不同的想法與意見,為台灣微生物的研究帶來更多發展的機會與動能,激盪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
過往因醫療領域的屬地法遵要求嚴格,進入門檻高,讓多數產業難以輕進,但隨著近年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引及國內廠商代工經驗與製造技術的不斷累積,醫療領域與其他產業領域的跨域整合之風,正漸吹起並蓬勃的發展中,在台灣具世界認可的醫療水準的加持下,未來生醫產業的商機前景無限。正因為醫材領域的高專業性及嚴格的法規遵循,故自其他產業跨入醫材領域前,必須先做好法規遵循暨風險管控,才能有效的節省成本、創造雙贏。本次巨群講座由本所資深顧問及主持律師,從法規遵循、專利評估、風險規避、智財管理等多元面向解析,讓您一次獲悉在面臨跨領域業務開拓時應注意事項。
因應國內再生醫學產業的演進,許多小規模的製程研發正逐步進入臨床試驗與量產階段,本次會議很榮幸邀請到多位國內外學者、專家進行多面向的議題探討,課程包含:不同病毒載體(Lentivirus、adenovirus and AAV)的研發、從法規面探討再生醫學產業的病毒載體使用、操作/生產廠房所需的設計規劃、臨床上與病毒載體的應用、及其大規模之生產製造,以及目前國外的產業發展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