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腦部發育障礙所導致的複雜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交溝通、互動及表達上有障礙,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論,普遍認為與遺傳及基因變異有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樹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建構環狀RNA(circular RNA1)在自閉症腦部的基因調控網路圖譜,有助於增進對自閉症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該篇論文已於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體研究》(Genome Research)。
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生醫推動小組、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會合辦的《 AI Day - 智慧醫療(BioMedicine) 》專題演講 ,即將在2020/5/23 星期六下午登場喔!讓合作放大能量,為台灣智慧醫療產業,注入新活水。4位強棒講者將帶領AI 同好及AIA校友們,從技術面到實務面,探索智慧醫療及 AI 技術應用的的最新發展 ?? 除了豐富的專題演講,還可以跟各界人工智慧同好切磋與交流,一同領略求知的喜悅。
雖然這不是林口長庚第一個細胞治療核准案,但卻是第一個由長庚自己所成立的細胞製備場來進行治療用細胞的生產,這也是特管法細胞治療中,首例由醫療院所集團下的細胞製備場所來提供細胞。
衛福部5/04公告特管法首列DC-CIK用於癌症治療的細胞治療案,此案由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長聖, 興櫃#6712) 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同合作,適應症為第四期的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及肺癌,未來癌症病患將有更多不同治療方案可以選擇。
BioNTech S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BNTX)和輝瑞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PFE)已宣布德國監管機構Paul-Ehrlich-Institut已批准BioNTech的BNT162疫苗臨床試驗計畫。BioNTech和輝瑞公司正在共同開發BNT162。該試驗是首次在德國開始的COVID-19候選疫苗的臨床試驗,並且是全球開發計劃的一部分。輝瑞和BioNTech預計也將在美國進行BNT162的試驗,預計不久後將進行試驗。
目前使用的許多抗癌藥物,常常因為缺乏對癌細胞的專一性,造成正常組織受損,導致患者身上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如能將抗癌藥物裝備了具有癌症專一性的標靶胜肽,將如同”導彈”一般,具備針對癌症之導向功能(附圖),可提升該藥物在體內的傳遞與藥物進入癌細胞之效率,成為更有效的癌症標靶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全球已經有超過186萬人確診,死亡突破11萬例,防疫如同作戰!為有效在源頭把關、控制疫情,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化科技力為防疫力,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組成防疫快篩團隊,於今(15)日線上防疫科技記者會發表「核酸分子檢測系統」(簡稱「疫開罐」),展現科技力與國人一同抗疫的成果。
2020年4月14日 -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GSK)宣布,他們已簽署意向書,使用兩家公司的創新技術開發用於COVID-19的佐劑疫苗,以幫助對應持續的大流行。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民眾聞冠色變。有鑑於現行治療上的困境,全球冠狀病毒藥物開發相關研究正積極進行中。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所侯明宏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合作,提出以突變機率相對低的病毒核殼蛋白功能為目標的新穎藥物開發策略。成果3月發表於醫藥化學領域重要國際期刊《藥物化學》(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並獲選為該期期刊封面,至今下載數已達3千餘次,獲學術界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