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的世紀危機,各國皆卯足心力,希望儘快研發出快篩試劑、抗病藥物及疫苗。國內學研界於今(2020)年2月中,由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召集學研單位參與COVID-19合作平台,也陸續發表如合成瑞德西韋、研發快篩抗體等振奮人心的消息。
2020.04.09 衛生福利部公告:預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其中主要新增了醫療機構施行實驗室開發檢測項目之申請 (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LDTs),項目包括 1. 抗癌瘤藥物之伴隨檢測 2. 癌症診斷、治療及預後相關基因檢測 3. 產前及新生兒染色體與基因變異檢測 4. 藥物不良反應基因檢測 5. 罕見疾病用藥基因檢測 6. 病原體鑑定、毒力及抗藥性基因檢測。
本次2020年度研討會由臺灣發育生物學會、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主辦, 國立台灣大學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國立中興大學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共同協辦, 今年研討會主題專注在發育生物學、 遺傳生物醫學與老化、退化性疾病之關聯。
2020年4月2日 Celularity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已通過公司的研究用新藥CYNK-001 IND申請,在COVID-19的成人病患中使用CYNK-001。Celularity將開始I / II期臨床研究,包括多達86位COVID-19患者。該公司認為CYNK-001是FDA批准的首個用於治療感染COVID-19的成年人的免疫療法臨床申請案。
2020年3月23日 – 晚期臨床T細胞免疫療法公司AlloVir今天宣布擴大與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發合作,包括發展,現成的,病毒特異的T細胞對抗SARS-CoV-2(可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療法。
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4小時且需特殊儀器。如何縮短快篩時間並加速檢測的通量,各國均投入眾多心力,盼能獲得重大突破。中央研究院今(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未來若成功量產,篩檢新冠肺炎有機會像流感一樣,15至20分鐘就能迅速得知結果,有效提升採檢量能。
新冠肺炎確診與死亡病例節節攀升,全世界分秒必爭奮力研發特效藥和疫苗,參與在國家抗疫團隊的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簡稱生技中心)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長年支持下,展現專業實力及深厚化學合成經驗,於今(2)日正式宣布,完成另一個治療新冠肺炎潛力藥物法維拉韋(Favipiravir)的實驗室合成,未來在經濟部帶領下,將與國內cGMP等級原料藥廠與製劑廠攜手,提供足量的抗病毒藥物讓患者使用。